E
F
激情舞动的乐章,飞扬嘹亮的歌声
我们将风华正茂的年华展现在这露湿梧桐的冬夜
时光在流逝,不一样的青春风采在延续
12月3日晚,西柚与新生的约会
——2017级新生才艺大赛
在学生活动中心201演播大厅落下了帷幕
不知各位是否意犹未尽?
其实我校文艺工作可是有着光荣的传统呢!
建校初期,虽然学校一穷二白,但是也丝毫不影响大家的业余文艺生活,下图即为同学们在跳藏族舞。
霓虹灯下的哨兵
一个连队连着一座城市
一座城市传承一种精神
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以“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为原型,成功地塑造了陈喜、赵大大、童阿男等一个个剧中人物形象,讲述了连队用艰苦奋斗精神培育他们转变成长的过程,教育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此剧风靡全国的同时,我校师生也被该剧所传达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所吸引,所震撼。师生们通过收听广播、阅读报刊等方式了解剧情、学习“好八连”。,、灭资产阶级思想)的主旋律,将此剧表现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学校决定由院团委牵头排演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很快成立了剧务组,负责此项工作的是时任院团委书记赵大谋同志。
霓虹灯下的哨兵参演人员合影
经过层层筛选,学校剧务组从我校师生中选出该话剧各角色的扮演者:原机械系热工教研室教师周孝生扮演指导员路华,58级学生、后曾任学校党委副书记的黄建民扮演三排长陈喜,60级学生、后曾任CNPC油井完井技术中心副主任、外语系副主任的赵敏扮演春妮(陈喜妻),时任化学教研室青年教师、后曾任工会常务副主席的涂克明扮演班长赵大大,58级学生孙建忠扮演老班长洪满堂,原财务科科长张玉佩扮演童阿男的母亲,连长鲁大成、老工人周德贵、战士童阿男等角色也由我校师生分别饰演。
1963年4月到5月开始正式排练,剧组师生们克服了诸如无专业导演、无固定排练场所、无专职剧务人员、服装道具缺乏等重重困难,。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排练,6月,师生自导自演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校内“红星会场”(后来改造为教职工食堂、现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与广大师生见面,一经上演,便得到我校师生的热情追捧。
1963年8月8日霓虹灯下的哨兵合影
同年7月,在南充地区宣传、文化部门的邀请下,由我校师生排演的该话剧在位于南充市模范街的南充地区川剧团剧场公演。此时,。我校师生生动精湛的演技,毫不逊色于专业团体,本来着迷于南充文工团的大批观众纷纷被吸引到我校师生演出的剧场。我校的演出连续半个月,场场爆满,引起轰动,受到市民和相关部门的极度好评,当时的《南充日报》还给予了相关报道。师生们深受鼓舞,校领导也为之惊喜,为了犒劳日夜表演的师生们,学校还特派炊事员给当时参演的师生改善伙食,让参演的师生感到无比温暖。
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排练和演出,,极大地鼓舞了我校师生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艰苦奋斗精神的热忱,、文化建设中精彩的一笔。
讲述人物
涂克明,1959年从西南师范学院毕业分配到校工作,历任我校教务处教学质量科科长,教务处副处长,双电中心主任,校体委常务副主委,校工会常务副主席等职。
传播档案文化的育人阵地
利用档案资源的服务平台
西南石大档案
图文:校史编研组
排版:刘政发
责编:张宝玲